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监管

威海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11-13 16:5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应急管理局 字号:[ ]


各区市人民政府安委会,国家级开发区安委会,南海新区安委会,市政府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现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威海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

                            20231113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按照省政府安委会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现就开展专项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对照查摆问题和不足,研究改进措施,推动各级各部门更加坚定自觉树立并践行安全发展理念,更加坚定履行属地管理责任,更加主动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更加自觉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更加有力抓终端、抓末梢、抓基层、抓基础、抓岗位、抓职责,有效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主要任务

专项行动自现在起至12月底结束,坚持边对照检查、边改进落实、边总结提升,将学习研讨、对照检查、系统总结贯穿始终

(一)学习研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组织集中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厅字〔20208号),研究制定辖区、本部门、本行业领域进一步抓好责任落实的具体措施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专题学习,督促引导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全员学习,在各层面广泛营造“学、思、践、悟”的浓厚氛围。

(二)对照检查。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要求,深入查摆属地管理责任“三管三必须”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系统总结知责明责、履责尽责、督责问责的做法及成效,客观分析安全生产事业发展变化、重要成就和创新措施,深刻剖析问题不足,深挖问题根源,明确改进措施形成对照检查报告。

(三)总结提升。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问题,聚焦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存在的短板弱项,及时研究决策一批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健全完善一批安全生产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制度措施,落实一批安全生产“人、财、物”方面的保障要素,进一步提高本部门本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的认知,研究形成本辖区、本部门的固化工作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常态、长效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政府安委会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政府安委会领导任组长,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为成员,研究解决专项行动重要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负责专项行动具体推进落实。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专项行动,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亲自把关,健全工作体系,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对照检查,及时改进提升,确保取得实效。

(二)严格督促指导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调度组织开展综合督导定期通报行动进展情况扎实推动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年”目标任务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要求,对本辖区、本系统、本行业领域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导,高质量推动完成对照检查,全面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三)强化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开展专项行动为契机,深入挖掘我市安全生产的特色做法、工作亮点、创新举措和突出变化,通过政府官网、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各种媒体平台宣传报道,在主流媒体推出专项行动专题专栏和系列宣传报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类宣传活动,总结推广一批正面典型和案例,形成学习宣传重要讲话精神的浓厚氛围。

 

附件:1.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化全生产责任落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

2.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对照检查清单

3.部门“三管三必须”责任落实情况对照检查清单

4.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对照检查清单

 

附件1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

 

扎实推进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专项行动顺利开展,政府安委会决定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为成员,负责专项行动具体推进实施,及时研究解决专项行动重要事项。

一、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长:

    委常委、常务副

副组长:

申万兵  市政府副秘书长

    应急局局

  员:

毕晟磊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张宗浩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市新旧动能办主任、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主任

    教育局局

谭远国  科技局局

邢海波  工业和信息化局局

王广跃  市公安局政委

孙玉建  民政局局

刘士侠  市司法局局长、威海监狱第一政委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毕建康  生态环境局局

李瑞玲  住房城乡建设局局

   交通运输局局

毕兴全  市水务局局长

   农业农村局局

陈丕松  市海洋发展局局长

于明涛  市商务局局长

许宏妮  文化和旅游局局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于松涛  市国资委主任

张术晓  市场监管局局长

姜进军  市体育局局长

周德纯  市林业局局长

 耀  威海海事局局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威海监管分局局长

孙进春  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

二、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任:

    应急局局

副主任:

    市应急局副局长

戴丽君  市应急局副局长

叶小兵  市应急局三级调研员

   市应急局副局长

    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

王国龙  市地震监测中心主任

原忠江  市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内设1个综合组和7个指导组,负责专项行动具体推进落实。


附件2

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对照检查表

序号

责任要求

对照检查要点

落实措施和主要成效

督促指导要点

1

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坚持安全生产高标准、严要求,招商引资、上项目要严把安全生产关。

1.认真落实安全发展理念,围绕安全发展制定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和重要制度措施情况。

2.把安全生产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内容,每年组织专题学习和培训情况。

3.把安全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决策重大事项情况。

4.招商引资严把安全生产关情况。

5.项目审批建设严把安全生产关情况。

6.严格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项目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做到不安全不招引、不安全不审批的情况。

2013年以来,采取的创新办法措施情况。

1.出台的地方性法规  ,制定的重要制度措施  

2.    日,学习2023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新井煤业露天煤矿坍塌事故的批示精神,参加人员范围:  ,研究具体落实措施   

3.    日,组织…培训,参加人员范围:  

4.……。

2013年以来,招商引资、上项目严把安全生产关,实施“一票否决”的项目数量。

1.围绕招商引资安全生产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

2.围绕项目审批建设安全生产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

3.……。

重点查看党委政府2023年学习记录、党委和政府会议纪要、制定的具体措施、干部培训等文件资料。

组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次,开展干部培训  次,结合实际出台重要制度措施  件。

□按要求组织学习研究、干部培训,创新办法制度措施。

□未组织开展干部培训,未开展相关学习贯彻,未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制度措施。

重点查看党委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建设等文件中是否明确安全生产要求,党委政府研究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决策的会议纪要中是否明确安全生产要求。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文件明确安全生产要求,会议纪要明确安全生产要求。

□部分明确安全生产要求。

□没有研究和明确安全生产要求。

2

党政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亲自动手抓。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

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依法依规,严管严抓。

1.县级以上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7项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

2.县级以上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8项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

3.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情况。

4.明确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职责情况。

5.明确本地重点行业领域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情况。

6.明确本地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情况。

7.明确新业态新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情况。

围绕党政一把手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出台的制度文件,实施的创新办法措施。

本辖区涉及行业领域()个,明确行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个,行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个。

1.《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制定情况。

2.部门“三定”方案中安全生产职责确定情况。

3.重点行业领域和生产经营单位监管情况。

4.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钓活动、玻璃栈桥、电化学储能、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移动充电站、氢能、冰雪场所、平台经济、密室逃脱、剧本杀、醇基燃料、月子中心、大型综合体等新业态监管情况。

重点查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会议研究、现场检查、督促指导等相关资料。

牵头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情况。

□各项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到位。

□()等()项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不到位。

重点查看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职责相关文件、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部门“三定”方案、安全生产责任分工等文件资料。

□党委政府及其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职责均已明确。

□未明确党委政府及其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

□明确相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未明确()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职责。

□各类新业态明确安全生产行业主管责任部门和直接监管责任部门。

□()新业态未明确安全生产行业主管责任部门和直接监管责任部门。

3

加大安全生产指标考核权重,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

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1.安全生产专项考核、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等情况。

2.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情况督查督办制度情况,不定期督促检查情况。

3.严格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情况。

4.党政领导干部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纳入年度述职、绩效考核、经济责任审计等重要内容情况。

5.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追责问责、警示教育和改进落实情况。

2013年以来,对()个县(市、区)、部门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

1. 组织实施安全生产专项考核。安全生产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所占权重。

2.年度述职、绩效考核、经济责任审计中是否明确安全生产内容。

3.安全生产督促检查情况。

4.……。

2013年以来,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总体情况,针对事故教训开展专项整治、改进安全监管和警示教育情况。

2023年发生较大事故_起,一般事故_起。已完成事故调查_起,未调查_起。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2个月内未完成调查的事故_起,分别是:

1.…

2.…。

重点查看安全生产考核资料,查看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情况。

查看领导干部述职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绩效考核文件等资料。

查看党委政府办公室督查督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

□实施专项考核或纳入综合考核,纳入领导干部述职、考核、审计等内容。

□部分领导干部述职报告中无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重点查看本地区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决定、责任人员档案,查看事故警示教育等资料。

事故调查报告问责建议未落实到位的内容是:     

事故调查报告问责建议对事故企业落实停产措施_家;行政处罚_家,处罚金额_万元;追究企业有关人员_人;追究公职人员责任_人;

实际对事故企业落实停产措施_家;行政处罚_家,处罚金额_万元;追究企业有关人员_人;追究公职人员责任_人。

□严肃认真开展事故调查处理、追责问责、事故警示教育。

□事故调查处理、追责问责、警示教育不到位。


附件3

部门“三管三必须”责任落实情况对照检查表

序号

责任要求

自查要点

落实措施和主要成效

督促指导要点

1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1. 负有行业领域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行业领域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加强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检查和督促企事业单位加强安全防范。

2.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强化监管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 省政府安委会其他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职责,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支持保障,共同推进安全发展。

4. 是否存在职责边界不清、职责认同不到位,甚至推责、卸责、避责、失责等问题。

2013年以来,结合“三管三必须”责任落实制定出台的制度措施和创新办法。

1.出台的地方性法规  ,制定的重要制度措施  

2.各行业主管部门主管行业领域数量,主管行业领域名称。

3.各安全监管部门直接监管行业领域数量,监管行业领域名称。

4.建立行业主管和直接监管对象清单情况。

5.其他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职责,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支持保障情况。

重点查看负有行业领域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履职情况,会议研究、工作部署等是否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行业领域管理的重要内容。

重点查看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监管执法情况,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例等资料。

重点查看省政府安委会其他成员单位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支持保障的措施、做法、台账等资料。

重点查看各部门职责界定、职责认同情况,是否存在推责、卸责、避责、失责等问题。

□未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行业领域管理的重要内容

□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行业领域管理的重要内容

□未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强化监管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实施监督管理,强化监管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未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支持保障

□积极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支持保障

£部门职责边界模糊、不清晰

£部门职责边界清晰

2

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

1.各部门应制定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并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述职内容。

2.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按规定成立或明确专门处(科)室、配备专职(专责)人员抓安全生产工作。

结合实际制定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责任清单,纳入班子成员述职内容。

出台制度或文件,配备安全生产专责处(科)室、专职(责)人员。

查看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

查看领导干部年度述职报告、工作报告等资料。

查看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明确专门处(科)室、配备专职(专责)人员抓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通知文件。

□未建立本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

£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未明确

£已建立本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

£部分领导干部述职报告中无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已将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述职内容

£未明确专门处(科)室、配备专职(专责)人员

□明确专门处(科)室、配备专职(专责)人员

3

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特别是要深查地下油气管网这样的隐蔽致灾隐患。

1.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亲自带队,“四不两直”检查安全生产,层层传导压力情况。

2. 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应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提升隐患排查质量,深查隐蔽致灾隐患特别是重大事故隐患。

1.制定出台“四不两直”检查或暗查暗访制度措施等情况。

2023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四不两直”检查()次,其中暗访暗查()次。2.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查出重大事故隐患数量。

重点查看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亲自带队,“四不两直”检查安全生产记录、台账或讲话、新闻报道等资料。

重点查看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隐患排查记录、台账,尤其是隐蔽致灾隐患特别是重大事故隐患的检查治理情况。

□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未亲自带队检查

□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亲自带队检查

□未建立检查问题隐患台账(含重大隐患台账)

□已建立检查问题隐患台账(含重大隐患台账),但隐患排查质量不高,浮于表面

□已建立检查问题隐患台账(含重大隐患台账),隐患排查质量较高,能发现隐蔽致灾隐患

4

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务必见到成效。

1. 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应厘清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主管或监管对象底数,完成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并实行动态管理,分类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情况。

2. 检查督促企业抓好隐患整改治理。

3. 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建立落实。

1.本行业领域监管对象底数,实施分类分级监管情况。

2.督促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3.建立安全生产检查责任制的制度文件。

 

重点查看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主管或监管对象清单。是否完成主管或监管企业的分类分级工作,是否进行动态管理,是否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

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是否督促企业抓好隐患整改治理,是否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是否按照责任制进行落实实施。

£未建立主管或监管对象清单

£已建立主管或监管对象清单

£未完成企业的分类分级工作,或未进行动态管理,或未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

£完成企业的分类分级工作,进行动态管理,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

£未督促企业抓好隐患整改治理

£已督促企业抓好隐患整改治理

£未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

£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未落实实施

£已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且落实实施

5

安全生产,要坚持防患于未然,要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1. 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应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重点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企业现场监督检查情况。

2. 有关部门应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处罚,对相关违法违规情形实施“一案双罚”,实施联合惩戒,严肃追究刑责,定期公布执法处罚典型案例情况。

1.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总体情况,实施的创新办法措施。

2.2013年以来,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执法总体情况,执法处罚、执法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等情况。

2023年,安全生产执法情况,一案双罚、联合惩戒、追究刑责等情况。

重点查看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检查记录、总结报告、在本系统部署年度执法计划等有关资料。

重点查看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罚立案情况,是否实施“一案双罚”,是否定期公布执法处罚典型案例。

£未依法制定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或未通过“四不两直”方式

£未完成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

£已依法制定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落实

£无处罚案例

£未实施“一案双罚”

£已实施“一案双罚”

£未定期公布处罚典型案例

£已定期公布处罚典型案例

6

要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

各地区和各行业领域深刻吸取安全事故带来的教训,强化安全责任,改进安全监管,落实防范措施。

1.本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追责问责和警示教育情况。

2.本行业领域是否多次发生同类生产安全事故。

2013年以来,本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总体情况,针对事故教训开展专项整治、改进安全监管和警示教育情况。

2023年事故总体情况,发生较大事故_起,一般事故_起。针对事故教训开展专项整治、改进安全监管和警示教育情况。

重点查看文件资料、台账,查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决定、责任人员档案,查看事故警示教育等资料。

□认真开展事故警示教育。

□事故警示教育不到位。


附件4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对照检查表

序号

责任要求

对照检查要点

企业自查落实情况

部门现场检查要点

1

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生产车间(区队)负责人、生产班组负责人、一般从业人员(包括劳务派遣人员、实习生等)等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已制定完善的全员责任清单

□制定全员责任清单,但内容不全面

£未制定全员责任清单

重点检查是否制定全员责任清单,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体现本生产经营单位特点。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生产经营负有全面领导责任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主要决策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明确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未明确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重点检查是否明确第一责任人责任,检查主要负责人日常履职情况。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总监的安全生产职责应符合《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总监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等要求。

£符合

 

£不符合

重点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否符合任职要求;企业安全总监任命文件和相关部门关于该企业安全总监的备案文件;国有企业查部门委派文件;查安全总监工程师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等,验证是否满足任职要求。

其他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生产车间(区队)负责人、生产班组负责人、一般从业人员(包括劳务派遣人员、实习生等)的安全职责应符合企业岗位设置、岗位特点,应符合企业实际。

£符合

 

£不符合

重点检查是否制定责任清单,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体现岗位特点。

主要负责人及各岗位从业人员了解掌握自身安全生产职责。

£主要负责人及各岗位从业人员均不了解掌握

£主要负责人不了解掌握

£其他岗位从业人员不了解掌握

£主要负责人及各岗位从业人员均了解掌握

对照企业责任清单,面谈主要负责人是否了解自身安全职责及具体履职的做法;询问不少于2名员工是否了解自身安全生产职责;并请不少于2名员工演示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做法。

建立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考核奖惩制度,定期组织考核奖惩。

考核结果作为从业人员职务调整、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无制度

£未定期组织考核

£组织考核,考核结果未作为从业人员职务调整、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组织考核,考核结果已作为从业人员职务调整、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主体责任落实存在虚化、弱化、外化等问题

检查相关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2

安全投入到位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提取和使用的程序、职责及权限,落实责任,确保按规定提取和使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

£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已建立,但制度内容不全面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检查相关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管理,编制年度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纳入企业财务预算。

£未编制年度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

£编制年度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纳入企业财务预算

检查相关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从成本(费用)中列支并专项核算

£专项核算,专款专用

£未专项核算,未专款专用

检查相关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企业应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提取标准和使用范围应符合财资〔2022〕136 号 《企业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提取额度不足

£超范围使用支出

£提取标准和使用范围符合要求

检查相关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根据生产经营实际需要,据实开支符合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未建立使用台账

£建立使用台账,台账与安全生产费用支出发票、收据、转账凭证等真实凭证不一致

£建立使用台账且与实际支出一致

检查相关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未建立监督机制

£已建立监督机制

检查相关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3

安全培训到位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制度,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

£未建立安全培训制度

£未明确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

£安全培训制度内容不完善

£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制度并明确培训主管部门

查阅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资料。

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资金等并及时调整,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

£未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

£未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内容不全面

£已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查阅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资料。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全员安全培训,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企业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灵活用工人员的,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岗位操作人员转岗和离岗6个月及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 (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未进行全员安全培训

£未将劳务派遣人员、灵活用工人员、实习人员、外包施工人员等相关方纳入培训范围

£未对转返岗人员、四新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已进行全员安全培训

查阅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资料。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内容和时间应当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地方标准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取得相应任职资格的,应当自初次领证日期起每年参加再培训并考试合格;考试不合格的,重新参加再培训。)

£主要负责人未培训合格

£安全管理人员未培训合格

£已取证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未定期再培训

£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符合规定

查阅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资料。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未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台账

£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持假证、证书过期仍上岗作业现象

£已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台账,并全部持证上岗

查阅特种作业人员相关资料。

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不得上岗作业。

生产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高危企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其他企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未全部实施三级培训教育

£未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学时不符合要求

£从业人员培训教育档案或记录不全

£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内容走过场、无针对性、与实际需求不符

£未实施培训教育效果评价

£从业人员培训教育符合要求

查阅企业教育培训相关资料。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晨会”制度。

£未落实“晨会”制度

£“晨会”作业人员参加不全,未签名

£“晨会”组织程序和内容不符合制度要求

£未将“晨会”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会议制度体系,未将“晨会”制度落实纳入全年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内容,未将“晨会”制度落实情况纳入职工考核

£“晨会”制度落实情况较好

查阅“晨会”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开工第一件事就是讲安全、抓安全”的思想,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把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作为复工复产准备的必要内容和重要工作,亲自组织、亲自授课,确保开工安全、生产安全。

£未组织开展“开工第一课”

£主要负责人未亲自组织和授课

£“开工第一课”授课时间、授课内容不符合要求

£已实施“开工第一课”制度且符合要求

查阅“开工第一课”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组织开展事故警示教育。

£未定期组织开展事故警示教育

£定期组织开展事故警示教育

查阅事故警示教育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企业应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未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查阅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培育情况。

4

基础管理到位

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应当设置安全总监。安全总监应当具备基本条件。

£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未依法设置安全总监

£安全总监不符合基本条件

£安全总监设置符合要求

查看安全总监配备情况,是否符合条件。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人员配备应符合《安全生产法》、《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从事作业的,劳务派遣人员应当计入该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人数。)

£未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置安全管理人员

£配置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

£注册安全工程师数量不足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符合要求

查看安全管理机构配置和人员配备情况,是否符合条件。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当包括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安全设施和设备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安全生产检查、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危险作业管理、安全生产奖惩、应急预案管理、事故报告和事故应急救援等制度。)

£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不全,有漏缺

£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内容不完善或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

£未下发到工作岗位执行

£未定期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执行良好

查看安全生产制度、操作规程建立和落实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照安全风险分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其中,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未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不全面

£重大或者较大风险,未制定专项管控方案,未采取限制或者禁止人员进入、定期巡查检查等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未有效执行事故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消除

£未建立事故隐患台账(含重大隐患台账)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记录不规范、未明确整改责任、措施、时限,或未及时整改

£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未按规定报告,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未制定和落实治理方案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运行良好

查阅企业建立运行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工作有关记录。抽取2处风险点,对照管控措施,查看落实情况。查阅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关记录。抽取2处现场隐患,查看整改完成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悬挂、挖掘、动火、临时用电、危险装置设备试生产、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建筑物和构筑物拆除,以及临近油气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等危险作业,应执行审批制度,并符合《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及相关规程、标准要求。

£未建立危险作业管理制度、规定、操作规程

£未实施危险作业许可管理

£危险作业许可手续、资料不齐全

£危险作业管理资料齐全

查阅企业动火、高处、进入受限空间、吊装等危险作业的制度措施规定及作业票等记录。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不得倒卖、出租、出借、挂靠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施工资质,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支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不得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未建立外包项目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

£存在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个人的行为

£未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或安全协议未明确双方安全职责和具体条款

£未对承包单位入场作业人员实施培训教育

£未组织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存在“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现象

£未对外包施工危险作业审批、审核并安排专人现场监督

£外包管理符合要求

£不涉及外包项目

 

 

查阅企业外包单位相关资料,分别访谈企业专门负责外包单位管理的人员、外包单位项目负责人员、外包单位一线岗位职工。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将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纳入本单位统一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对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的管理应符合《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办法》。

£未将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纳入本单位统一管理

£安排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从事危险岗位工作和危险作业

£未与劳务派遣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或未与用工人员签订劳务合同

£未对劳务派遣人员或灵活用工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管理符合规定

£不涉及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使用

查阅将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纳入本单位统一管理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应推行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吹哨人”制度,落实内部事故隐患举报奖励。

£未建立内部事故隐患举报及奖励管理制度

£未畅通一线从业人员举报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通道

£未按照要求对举报事项发放奖励

£内部事故隐患举报制度落实执行良好

查阅隐患排查奖励制度,对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查看隐患排查奖励落实情况。

5

应急救援到位

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已建立制度

查阅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依法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不健全或未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已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查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资料。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AQ/T 9007-2019),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高危和人员密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2年对所有专项应急预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每半年对所有现场处置方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3年对所有专项应急预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每年对所有现场处置方案至少组织1次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对周围人民群众正常生产和生活可能造成影响的,要提前进行公示告知。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参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 9009-2015),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未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频次不足

□未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

□已按规定定期组织演练

查阅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和评估总结等资料。

高危和人员密集单位应当依托本单位从业人员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按照有关规定报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规模较小的高危和人员密集单位,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应急救援队伍应当制定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定期组织训练,并每月至少开展1次救援行动演练。

□未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未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且未与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未定期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行训练

□已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且定期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行训练

查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演练情况。

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未配备应急装备、器材

□应急装备、器材未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

□已配备符合要求的应急装备、器材,并经常性检查、维护、保养

查阅应急设施、物资、装备配备等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