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调查征集

【已结束】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威海市应急物资保障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发布日期:2022-11-30 15:3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应急管理局 字号:[ ]



    为强化我应急物资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市应急局牵头组织编制了《威海市应急物资保障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21130日至20221215日,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提出意见建议。联系电话:0631-5196800;电子信箱:yjjzhjzjz@wh.shandong.cn

        附件:《威海市应急物资保障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

 

 

             威海市应急管理局

                             20221130

 

威海市应急物资保障规划

2023-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强化全市应急物资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和《山东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0-2030年)》《山东省应急物资保障规划(2021-2025年)》《威海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0-2030年)》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所称应急物资,包括抢险救援保障物资、应急救援力量保障物资、受灾人员生活保障物资,以及为应对处置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的保障物资。

一、现状与形势

(一)应急物资保障现状

全市各级各部门经过多年共同努力,我市的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已有初步基础,在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1.应急物资保障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中共威海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明确市政府部门应急物资保障职责分工的通知》(威编办〔202035号),明确了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应急管理、商务等多部门,对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应急物资保障职责分工;初步构建了应急物资定期储备、应急物资调拨、部门协调配合等工作机制。

2.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形成应急、发改、工信、公安、水务、商务、卫健等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储备相关应急物资。全市通过实物储备形式储备了被服类、安置类、装具类、其他类4个大类救灾物资可满足一次性转移安置1人需求。发改部门已落实了13万吨市、区市(含国家级开发区、南海新区,下同)两级地方储备小麦,可满足全市186万需保障人口4个多月需求。各镇、街道及部分重点社区、村居设有应急物资储备站(点)102处。

3.重点应急物资储备持续补充市级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部门根据需要持续补充重点应急物资数量,各区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突发事件特点以及应对能力分别储备了符合区域特点需求的应急物资。

4.应急物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依托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全市应急物资资源信息互联互通,平时便于灵活管理,战时便于快速调配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构建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是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高效应对巨灾、大灾的基础性保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应急物资数量品种、使用质量、保障时效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推进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同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同防范应对处置较大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相比,我市应急物资在品种、规模和布局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短板和不足,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新要求、新机遇。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健全机制、明确职责、优化布局、提升能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科学调整应急物资储备品类、规模和结构,提高快速调配和紧急运输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有保证,有效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各级党委在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各级落实分级责任,各行业部门、单位按职责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任务,充分发挥市、区市、镇(街道)和各方面的积极性。

2.以人为本,多元储备。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高理念,统筹利用企业仓储设施,采取签订协议储备合同、协议供货合同、委托代储等多种形式,实施应急物资多元化储备。

3.协同保障,注重实效。建立统一调拨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破除部门、区域、政企壁垒,做到关键时刻应急物资产得出、调得动、用得上、保得好。

(三)主要目标

坚持职责明晰、管理完备,机制健全、制度完善,反应迅速、联动高效的原则,持续健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分工协作、统筹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山东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 (2020—2030)》(鲁政办字〔2020170号)(以下简称十年规划)和《山东省应急物资保障规划(2021—2025年)》(鲁物保〔20212号)(以下简称五年规划)《山东省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落地坚持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品类齐全、功能完备,保障有力、满足需求的原则,2025年底,初步建立以市级应急物资储备为核心,各区市应急物资储备为支撑,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辅助、社会化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格局,重点加强生活保障类、医疗卫生类、抢险救援类等应急物资储备,不断提升全市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和管理水平。

专栏1  规划主要指标

 

 

体制机制建设

1.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保障机制基本形成。

2.应急物资分级协调保障、调拨、调运配送等制度基本建立。

3.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专业队伍能力储备和其他储备互联互通的应急物资保障联动机制基本形成。

 

 

储备体系建设

1.以市级应急物资储备为核心、各区市应急物资储备为支撑、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辅助、社会化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格局基本形成。

2.品类齐全、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初步形成。

 

 

保障能力建设

1.应急物资调运1.5小时市内全覆盖。

2.首批生活类救灾物资送达保障对象时间小于12小时。

3.依托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系统,动态更新全市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全面提高应急物资全程监管、动态追溯、信息共享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

1. 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制,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切实发挥各级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作用,研究制定应急物资储备有关政策措施、规划计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指导督查落实等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扎实推进工作落实。

2.明晰职责分工。建立以市级储备为核心、区市级储备为支撑、镇(街道)级储备为补充的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各级落实分级储备责任,市、区市根据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所需,储备符合区域突发事件特点的应急物资,镇(街道)和城乡社区视情储备一定量的生活物资以及简易的抢险救援工具,各行业部门按职责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任务,明确储备地点,科学论证各类应急物资储备重点、规模和方式。

3.完善调拨机制。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调拨机制,完善调拨程序,规范调拨流程,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部门互动、资源共享的应急物资调拨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救援力量参与积极性,确保应急物资调拨调用有序有效。

4.建立科学有效的轮换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应急物资储备轮换采取供应周转、调拨使用、市场销售、返厂轮换、协议代储等方式实现应急物资储备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发挥物资存储效能。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1.合理布局应急物资仓储设施。到2025年,新建或改扩建仓储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的市级综合应急物资仓储设施。加快推进县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可参照环翠区模式,建设集防震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应急物资储备为一体的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仓储面积不低于 2000 平方米。

2.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配置效能,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物资储备,努力构建政府实物储备为主,企业(商业)协议储备、产能储备和社会化储备为辅的多元化储备格局(见专栏2逐步加大政府实物储备规模,市、县级政府生活保障类应急物资实物储备分别达到4—6万、 0.5—0.7万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并实现动态平衡。支持装备先进信息化管理、配送能力先进的大型国有企业承担医疗卫生类物资储备。抢险救援类物资重点储备现场管理与保障、生命搜索与营救、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类等应急物资加强备用电源、移动电源以及通信设备等关键物资储备保障突发事件发生72小时内抢险救援所需

 

专栏2 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目标


品种

总体规模

2025


政府储备

企业储备

产能储备

 

生活

保障类

2025年,达到保障6万集中转移安置人口15天基本生活的规模

6万人

7

6万人

5

6万人保障能力:3

每天产能保障能力:1.5万(人·天)

 

 

 

 

 

医疗

卫生类

202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保障250070天医疗救治的规模;突发医学紧急救援类(类)应急储备物资达到保障400015天紧急医学救援的规模。

2500

1个月

2500

10

保障能力:25001个月

每天产能保障能力:3000(人·天)

4000

7

4000

5

保障能力:40003

每天产能保障能力2500(人·天)

 

抢险

救援类

抢险救援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较大以上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的规模。

按队伍建设标准配备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危化品事故救援、地震、海洋灾害事故等装备。

 

特殊

稀缺类

特殊稀缺物资储备达到较大以上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的规模。

特种防护、救生、侦检、输转、堵漏等急需特殊稀缺物资储备达到较大以上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规模。

备注:(人·天)是指每人每天所需物资的数量。

3.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专业队伍能力储备是应急救援类物资装备的重要储备方式。全市在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和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基础上,依托相关企业救援队伍,按相关规定标准和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物资装备。

(三)强化应急物资调配能力

1.建立分级响应协同保障机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级应首先动用本级应急物资储备。在本级储备难以保障时可向上一级提出应急物资调用申请调用申请应明确需要调用的应急物资种类、规格和数量及调运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市级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全市应急物资的调配调用建立协同保障机制。在市委、市政府指挥下由相应指挥部向有关区市和市有关部门发出调拨指令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执行调拨指令负责组织实施应急物资调运等工作并及时报告应急物资调运情况。发生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可向省级申请调拨应急物资。

2.完善协调保障联动机制。建立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专业队伍能力储备和其他储备互联互通的应急物资保障联动机制。根据应对处置需求依次动用实物、队伍、企业、产能等储备以紧急采购、临时征用、社会捐赠等作为补充形成稳定可靠的应急物资供应链。建立应急状态下紧急生产保障机制规范应急物资紧急生产程序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强化能源要素保障确保生产供应有序有力。积极推动应急物资储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3.建立应急物资运输配送机制。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依托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枢纽构建以水运、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为主便于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应急物流保障网络。借助社会力量与规模大、服务质量好的物流企业深入合作提高应急物资分发和配送能力,到2025年,实现应急物资调运1.5小时市域范围全覆盖。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细化落实工作责任和建设任务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把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应急物资保障主要任务和建设项目纳入本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资金保障

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规划实施所需经费年度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财政收支状况相适应,与本级预算相衔接。要统筹资金使用,整合优化资源,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多元化资金投入。

)强化监督管理

加强对各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增强灾害防治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中发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充分发挥我市信用体系建设优势和海贝分信用积分系统作用,对承接抢险救援、物资保障、应急物流、紧急生产等任务的部门、单位、企业、社团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给予信用积分奖励。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